广东多学科血栓性疾病线上研讨会 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2-06-14 16:00

2022614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检验科主办的“广东省多学科血栓性疾病线上研讨会”成功举办,在线人数0.93万人。本次研讨会从血栓与止血的原理、临床实际案例出发,对血栓性疾病的防治和血栓标志物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和全面的探讨,促进了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与碰撞,推动了血栓性疾病的学科发展


1.png

顾兵教授&谢亮教授 致辞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顾兵教授致辞,血栓性疾病具有高发性、高致残率、高致死率,受到多部门重视。检验科也迫切希望为临床提供早期、特异的血栓指标,发挥早期评估、抗凝疗效监测、复发风险评估的参考作用。


广东省人民医院胸外科谢亮教授致辞,血栓性疾病在临床经常发生,临床很重视对血栓的防和治,尤其是术后患者,既有高凝状态,也有出血风险。临床如何更精准把控患者血栓与出血的平衡,需要更多经验积累、专科交流指导以及血栓相关指标的检测。


2.png

范小斌教授 《血栓性疾病常见检查》


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范小斌教授从凝血、纤溶、血管内皮、血小板四个出凝血系统展开,详细全面地介绍了现有的血栓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分享如何更好地应用血栓指标,并提出要积极走进临床,介绍新指标应用、协助复杂病例血栓指标的解读。


3.png

李传保教授 《血栓标志物的临床应用》


北京医院检验科李传保教授阐述出凝血平衡的复杂机制、血栓标志物在凝血-纤溶平衡评估中的意义、内外科典型病例中变化规律、及DIC和VTE中的重要临床价值,高度赞扬检验科在主动宣传、规范采血、典型病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4.png

马元琛教授 《VTE防治与血栓标志物价值》


广东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马元琛教授从骨科VTE流行病学数据、骨科VTE防治的策略和重要性、及血栓标志物在具体病例的应用三方面展开分享,强调了骨科大手术围术期VTE规范化预防的重要性,包括规律的VTE风险评估、系统的出凝血检查监测、及个体化抗凝治疗


5.png

黄楷教授 《高危血栓的早期发现与标志物》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外科黄楷教授以血栓预防和诊疗的现状作为切入点,通过科研成果和科室经验,阐述如何更好地应用静脉功能彩超来避免血栓漏诊,使用早期血栓标志物更早识别血栓风险,应用实验室指标监测抗凝,以期实现高危血栓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抗凝。


6.png

专家讨论与答疑


学术讲座结束后,广东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李广华教授、谢红东教授及三位授课专家展开专题讨论,并对线上用户进行详细答疑。李广华教授总结,近年来卫生系统加强了对血栓性疾病防治的重视,血栓标志物、抗凝监测新指标受到关注。检验人要把新指标学好、掌握应用场景、学习临床的思路,走出实验室,分享新指标的应用,提升技术水平,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本次会议讲课内容精彩丰富,从医技科室、血栓高危科室、血栓诊疗科室的角度来共同阐述血栓性疾病如何更规范化地预防和诊疗、血栓标志物等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进而有效降低VT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推动血栓性疾病学科的发展。


文 龚彩平 李姜平     审校 赵云虎


联系我们:

 电话:010-69159742
 邮箱:csmle2018@163.com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1号
 邮编:100730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2021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医学分会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60953号

Copyright 2022 China society of medical laboratory equipment, All Rights Reserved